首页  研究院概况  学科建设  科研平台  研究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党建思政 
. 研究院简介 
. 研究院领导 
. 组织机构 
. 综合新闻 
 
    研究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院概况>>研究院简介
 

贵州师范大学以喀斯特为核心与特色的“地理学”自建校至今,已经走过了80余年历程。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人栉风沐雨,数十年如一日砥砺奋进,取得了累累硕果。2007年初,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在原地理系喀斯特研究室、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喀斯特教研室基础上,在中国工程院卢耀如院士指导下正式成立。

喀斯特研究院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关怀下,践行人才培养、学科平台建设、科技创新、社会服务职能,立足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实际,积极开展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与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特色研究。2011年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荣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同年,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先后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评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先进集体、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喀斯特研究院荣获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二期)申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喀斯特研究院党委被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2021年“贵州师范大学脱贫攻坚地理与环境服务队”被贵州省委、省政府授予“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3年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被贵州省总工会授予贵州省“工人先锋号”。

师资队伍

截止2024年10月,喀斯特研究院共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专职教师49人,行政教辅人员2人。从职称结构看,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18人,高级职称占比69%;博士学历教师41人,占比83%;现有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38人,外聘博士生导师15人。学科聘有特聘教授卢耀如院士、候鸟型专家周成虎院士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多人。研究院教师先后荣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个人、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千”层次人才、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新时代的贵州人等荣誉称号26人次。

学科平台

2017年贵州师范大学地理学获批贵州省国内一流学科;2019年“地理学”引领的“喀斯特生态环境学科群”获批贵州省世界一流学科群;2020年“地理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然地理学》课程获评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2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地理学”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晋级为B,在软科排名第13位,进入前20%,环境科学与生态学(Environment/Ecology)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人文地理学》和《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获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4年“地理学”软科排名第13位,进入全国前15%。研究院获批建有“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1个、自然资源部“贵州喀斯特山地国土生态与土地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贵州省遥感中心”1个、“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防治与衍生产业工程实验室”1个、贵州省科普基地2个、“贵州师范大学•绥阳白云岩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目前,研究院拥有仪器设备总价值6000余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7台,5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20台。

人才团队

研究院获批人才团队: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贵州省“中国南方喀斯特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贵州省留学人员“留学报国·服务贵州”基地1个、“贵州省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人才基地”1个、贵州省院士工作站1个、贵州省熊康宁“喀斯特环境”研究生导师工作室1个、贵州省教育工会熊康宁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  

科研示范基地

研究院建有科研示范基地:毕节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与混农林业基地、清镇红枫湖喀斯特高原盆地轻-中度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经济基地、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产业基地、施秉喀斯特山地峡谷世界遗产保护与山地旅游基地、荔波-环江喀斯特山地丘陵世界遗产保护与生态旅游基地等教学科研示范基地;与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及项目应用示范基地。

人才培养

研究院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招收首批博士研究生);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工程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截止2024年10月,研究院在校生人数268人,其中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229人、博士研究生39人。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赓续黄大年精神,立足“为学、为事、为人”,秉承创新人才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并重的理念,培养成效优良,2023年荣获高等教育 (研究生)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毕业生部分进入高校、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及重点中学等单位工作,部分出国深造或考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成果

研究院秉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立足喀斯特生态脆弱区,致力于服务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2024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近五年来,共获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14项,经费7373.81万元;横向项目87项,经费1893.82万元,合计经费9267.63万元。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665篇,其中SCI论文376篇,EI/CSCD/CSSCI/北大中文核心论文289篇;获批国内授权发明专利60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5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外观设计10项;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19项。

服务社会

研究院以科研项目为支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大生态、大数据等重大战略行动,发挥科研优势与学科优势,秉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立足喀斯特,聚焦西南,面向全国,致力于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易地扶贫搬迁、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与保护、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与生态文明战略推进实施、区域灾后重建基础评估与总体规划、生态红线划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领域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并多次被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采用,深度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

学术交流

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务实推动多领域交流合作,与英国牛津大学、利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伊利诺伊大学、爱伦大学、马卡莱斯特学院、韩国国立江原大学、日本近畿大学、亚洲理工学院、西澳大利亚大学、泰国清迈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交流频繁。

 

(数据截止:2024年10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通知公告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西校区) 电话:0851-86690199

Copyright ©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 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