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芳娟,女,仡佬族。中共党员,1977年5月出生,贵州务川人,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教授,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喀斯特旅游和民族文化地理。在2008年至2015年期间,主持项目研究5项,参与研究纵向及横向课题10余项。先后参与申报“中国丹霞”、“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在《地理科学》、《地理研究》、《人文地理》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
教育与工作经历
l 2014.01-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
l 2014.04-2016.02 美国俄勒冈大学访问学者
l 2009.01-2013.12 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l 2008.09-2011.06 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
l 2003.09-2008.12 贵州师范大学,讲师
l 2000.07-2003.08 贵州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
l 1996.09-2000.07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本科就读
l 1993.09-1996.07 贵州省务川中学就读高中
发表论著及研究成果
1. 杜芳娟,袁振杰.务川龙潭仡佬族民族身份的地方性建构[J].热带地理,2014,34(4): 438-444.
2. 杜芳娟.民族地理视角下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与仡佬族文化[A].注视仡佬[C].北京:现代出版社.
3. 熊康宁,杜芳娟等.喀斯特环境与文化[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4. 熊康宁,肖时珍,陈浒,容丽,周忠发,彭建,杜芳娟.世界遗产与赤水丹霞景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 杜芳娟,朱竑.族群婚姻圈的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形成机制[J].地理研究,2013,32(5):881-890
6. 邹细霞,杜芳娟(通讯作者),熊康宁等.石漠化旅游:生态重建与保护的有效途径[J].生态经济,2012(10):101-106
7. 杜芳娟,陈晓亮,朱竑.文化重构实践下的身份与地方认同——仡佬族祭祖案例[J].地理科学.2011,31(12):1512-1517.
8. 杜芳娟,朱竑. 认同与建构:仡佬族精英的民族身份意识[J].地理研究. 2010,29(11):2090-2099
9. 杜芳娟,朱竑.中国民族文化研究态势与审思——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角度[J].人文地理. 2010,25(4):72-77
10. 邹细霞,杜芳娟(通讯作者),熊康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与社区旅游系统耦合——以清镇羊昌洞为例[J].中国岩溶.2009,28(4):406-412
11. 杜芳娟,陈品冬.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景观美学特征分析[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9.116-120
12. 高强,杜芳娟.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研究[A]. 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9.136-140
13. 邹细霞,杜芳娟. 喀斯特农业经济与乡村旅游共建模式设计[A]. 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9.361-365
14. 杜芳娟,熊康宁,高红艳.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以贵州为例[J].中国岩溶. 2008,27(1):86-90
15. 杜芳娟,熊康宁,先青平. 赤水-习水丹霞景观美学价值与对比分析[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1):26-29
16. 杜芳娟,熊康宁.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探析喀斯特石漠化景观的旅游价值[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增刊):23-26
17. 熊康宁,杜芳娟,廖婧琳.喀斯特文化与生态建筑艺术[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18. 杜芳娟.生态旅游与喀斯特环境[A].张富杰.生态经济与小康建设[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81-88
19. 杜芳娟.旅游心理与文化殖民.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2) :26-29
20. 杜芳娟,熊康宁.贵州喀斯特传统民居旅游开发应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2): 87-91
主持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化与社会转型期的民族认同:地理空间下的仡佬族案例研究”(41101135)
2. 贵州师范大学博士基金“贵州喀斯特石漠化问题与居民地方响应——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
3.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贵州喀斯特民族文化景观空间差异研究”(09JD007)
4. 贵州省社会发展发展攻关项目黔科合SZ字【2008】3015:贵州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社区旅游共建模式与试验示范;
5. 贵州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2004-105):贵州喀斯特文化及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参与项目
纵向
1.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社会变迁的时空机制研究——以贵州为例(41261035/D010202)(2013-2016)
2.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课题编号:11AZD071) (2011-2012)
3.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的科技文化品位与国际旅游业接轨机制研究”[(2000)3号] (2000-2003)
4. 贵州省“十五”攻关项目“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的科技支撑与研究示范”[黔科合农社字(2001)1130] (2001-2005)
5. 国家重点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1A09)“喀斯特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开发” (2006-2010)
横向
1. 贵阳白云区天鹅湖森林公园旅游规划(2004)
2. 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荔波展示中心美学大厅展出设计(2008)
3.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规划(2008-2009)
4. 佛山三水区旅游发展规划(2008-2009)
6. “中国丹霞”赤水提名地申报世界遗产项目(2008-2010)
7. 中铁贵州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项目“中铁贵州国际旅游体育休闲度假中心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设计”(2011-2012)
8. “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遗产申报(2012-2013)
9. “中国丹霞”赤水展厅设计(201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