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康宁,男,1958年4月,汉族。1985年7月贵阳师范学院地理系地理学科自然地理学专业喀斯特与洞穴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至今,其中1988年3月-1989年3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地理系喀斯特地貌学与水文学访问学者、1999年6月-9月英国牛津大学喀斯特地貌与土地利用研究访问学者。现为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教师、贵州省核心专家。学术兼职为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溶勘察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基地负责人和高校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石漠化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国家林草局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国家创新联盟理事会副理事长和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人民政府咨询顾问、省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省地理学会理事长。
熊康宁教授长期坚守喀斯特地貌与洞穴、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石漠化治理与产业、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37项、国家科技教育项目14项、国家工程规划设计118项、省级科技教育项目39项,地方及企业项目82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542篇,其中SCI/SSCI收录178篇;获国家专利授权156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近20年来的标志性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科学开创国家喀斯特学科团队与平台,形成以地理学博士授予点为龙头、国家级和省级团队平台为支撑的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GIS、地理教育、环境科学、生态学、风景园林8个专业本-硕-博3个层次的学科体系:创建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组建以喀斯特为核心内容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授予点“地理学”、贵州省国内一流学科“地理学”和省世界一流学科群“喀斯特生态环境学科群”;个人作为一导和合作导师培养研究生320人,其中博士36人;主持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全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和4省级人才团队、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科技平台建设。
(2)科技引领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科学技术的创新驱动,连续4个五年计划主持完成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石漠化治理重大项目和课题,为国家在南方和贵州开设石漠化治理工程专项提供科技依据:首次建立石漠化等级指标体系和贵州石漠化数据库,率先揭示石漠化成因过程与贵州石漠化趋势,成果经省政府省长办公会审定、省统计局发布;通过研究示范提出石漠化生态环境是可以治理改善的,绝非一两个五年计划就能达到“山川秀美”的论断,示范区所在县被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石漠化治理示范区;创建毕节、清镇、关岭-贞丰、施秉、荔波-环江5个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生态产业科学模式和9个工程模式及技术体系,成果被国家发展改革委采纳、全国451个石漠化县采用。
(3)科技支撑中国南方喀斯特黔桂滇渝4省区7县市、赤水丹霞和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与保护,填补了国家喀斯特世界遗产空白,黔桂渝实现“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贵州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省级单元:主持完成5项中国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保护项目,从世界遗产视角论证了中国南方喀斯特、赤水丹霞和梵净山的突出品质和显著的全球价值,满足世界遗产申报的自然美、地貌演化和生物多样性3条标准以及完整性和保护管理要求。主持完成的科技支撑项目先后经国务院签批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决议将石林、荔波、武隆、施秉、金佛山、桂林和环江7处喀斯特,赤水丹霞和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清单,成为中国南方和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品牌。
(4)科技服务全国典型喀斯特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的重大需求,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及部门提交调研咨询报告82份,分别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务院及扶贫办、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家林草局等部委、贵州省委省政府和地方政府批复:主持完成全国8省13县世界遗产申报保护咨询论证,黄果树景区、贵州三叠纪和茅台世界遗产申报可行性技术评估,新建贵阳至南宁铁路穿越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缓冲区段环境影响评价,贵州、云南和湖南15个县典型喀斯特贫困县退出调研评估,贵州省石漠化遥感调查、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综合规划石漠化专项,全省5个市州58个县石漠化治理规划、38个县试点实施方案及年度设计,全省和典型县草地清查、水土流失调查、主体功能区规划,荔波县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整理技术与示范等项目。
成果获得国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3项,全国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5项,省科技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政府记个人一等功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哲社二等奖1项,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个人荣获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地理工作者、贵州省先进工作者、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五一劳动奖、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审(校):黄登红; 二审(校):邓琴; 三审(校):朱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