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院概况  学科建设  科研平台  研究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党建思政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院概况>>综合新闻>>正文
【贵州日报】科研为源 教学如流 打造贵州地理发展新高地 ——贵州省地理学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如兰杯论文大赛在筑举行
2020-11-08 13:35  

11月7日至8日,贵州省地理学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如兰杯”论文大赛在贵阳市顺利召开,来自全省100余家单位(中学、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500名专家学者、师生参加了大会,会议由贵州省地理学会与卢耀如院士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激励基金会共同主办,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如兰杯”论文大赛是卢耀如院士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激励基金会在贵州首次开展的学术激励活动,以“喀斯特生态文明”为主题,面向高中生与高校“本、硕、博”在读学生进行征稿并组织开展了论文答辩和评比,旨在鼓励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成长成才,为国奉献。

5年来,该学会秉承“学术立会,民主办会,服务为本”的理念,紧扣国家和贵州发展重大战略,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学科发展为中心,开展地理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与科普教育工作,积极承担政府转移职能和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助力地理行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及新技术推广应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品质,进一步增强了学会社会影响力,为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会开幕

 

科研为“源”——构筑贵州“高峰”

贵州省地理学会是我省成立最早的学会之一,自学会成立伊始,无数地理学者殊途同归,持续推动着贵州地理事业不断前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师范大学名誉校长、喀斯特研究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喀斯特卢”的卢耀如,对贵州倾注了毕生精力,60多年来潜心研究喀斯特地区的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积极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首先提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是可以治理的,为决策防灾减灾及喀斯特地区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卢老的指导下,现任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原院长熊康宁教授与现任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院长、贵州省核心专家周忠发教授科研团队砥砺奋进,近5年主持纵向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级与国际合作项目近23项),横向项目近200项,累计各类科研经费逾8000万元。取得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11项。正是一批批地理人秉承将科研和论文写在贵州喀斯特大地上的理念,他们的成果夯实了贵师大地理学科研基础,筑起了贵州地理学“高峰”。

 

如兰杯论文大赛获奖者获颁奖励以激励后进

 

教学如“流”——塑立“高原”学科

与学术“高峰”相辅相成的“高原”学科也逐渐形成特色。

喀斯特研究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协同实施双轮驱动(突进计划+双万计划),着力打造“本-硕-博”一体化育人模式,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聘有特聘教授卢耀如院士、候鸟型专家周成虎院士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多人,现有博士生导师20余人,硕士生导师60余人,近20人次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省管专家等荣誉称号。“两院”获批建设有省部级创新人才团队和实验平台12个。

2019年,在“喀斯特卢”、熊康宁教授与周忠发教授等人共同努力下,2017年获批“地理学”贵州省国内一流学科,2019年以地理学为统领,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目的创新构建的贵师大“喀斯特生态环境学科群”获批贵州省世界一流学科群,“高原”学科布局正式形成。团队秉持“科研是源、教学是流”的教育思想,认真开展专业和课程建设,2019年“地理科学”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2020年11月《自然地理学》课程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一流课程”。

 

卢耀如院士为学生解疑

 

创新是“魂”——服务国家生态建设发展

多年来,学会以“人才支撑、重点突出、务求实效”的原则,开展科技攻关,努力在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主战场展现担当作为,取得标志性成果有:

1、投身农村产业革命:研发了喀斯特石漠化乔灌草修复与特色高效林产业、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水土漏失阻控与混农林业、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与低碳社区发展、世界遗产地保护与山地旅游产业、农民合作社与生态产业协同发展、生态衍生产业产品资源要素禀赋机理与品质提升、生态衍生产业市场与产品价值提升、生态产业大数据智能监测模型与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集成模式,提升了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化的技术水平。示范区技术应用成果转化形成的生态扶贫产业,在贵州、重庆、云南、湖南等87个石漠化治理重点县和贫困县起到了行业引领的作用;

2、助力脱贫攻坚战役:围绕“大扶贫”战略,立足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与多维贫困发生实际开展科学研究,研发成果为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部署提供了科技支撑,为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等8省(区)的50个县市区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及贫困县摘帽退出评估提供了决策咨询;

3、科技支撑梵净山世界申报自然遗产:首次从世界自然遗产视角对贵州梵净山自然美、生态过程与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论证解决了梵净山申遗的突出品质和显著的全球价值等科学问题,提出满足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的生物多样性标准以及完整性和保护管理的技术要求;

4、科技支撑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首次提出保护面积56236.16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1.92%。提出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由禁止开发区域、五千亩以上耕地大坝永久基本农田、重要生态公益林和石漠化敏感区四部分,共12大类区域组成。且今后新设立的以上12类保护区域自动进入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名录。研究成果通过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发布。

同时,学会还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科技公共服务和咨询服务项目62项共计2665万元,涉及喀斯特石漠化防治与治理、环境立法、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与保护、生态红线划定与保护、扶贫攻坚规划与决策咨询、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农业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等领域。

 

熊康宁为卢耀如院士颁发荣誉证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周静 段超木

编辑 邹林 彭耀永

编审 周静

2020-11-08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通知公告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西校区) 电话:0851-86690199

Copyright ©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 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